2013-09-20

陶澍: 交流,传递曼妙的旋律

在对外交流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回忆了与交流中心交往中的点点滴滴。

服务贴心,为学者省心

百周年纪念讲堂高朋满座,1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参加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的代表聆听着报告。当上午的会议接近尾声,天空却下起了倾盆暴雨,这让会议组委会主席陶澍很发愁:散会的时间眼看就快要到了,很多代表没有携带雨具。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会务人员跑来,带来了好消息——门口准备好了一次性雨披。8年过去了,陶澍院士依旧对这件小事印象深刻,交流中心贴心、周到的服务让他很感动。正是带着这一份感动,多年来坚持与交流中心合作,坚持在交流中心办会。陶澍院士解析了其中的缘故:“北大交流中心是非商业运行的,以推动学校国际合作为宗旨,注重社会效益,为办会节约成本,这样学者们就可以抛开成本因素的烦恼,专注于学术研究与学术会议的组织。”

相得益彰,树北大形象

陶澍院士结合自己参加会议的经验,谈及了校园气氛对于办好国际会议的作用:“来北大开会的学者,除了会上,在会下也可以充分交流:在北大的校园里走走看看,去到各个院系做报告。”交流中心同样为北大学子参与到会议中来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陶澍院士说,正是学子、学者、交流中心和北大校园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促成了北大的品牌形象,提升北大诸多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2006年,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亚大分会年会又在交流中心举行,会后,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相关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有了进一步提高。

兼容并包,引百鸟争鸣

在陶澍院士的穿针引线下,2007年第十二届环太平洋盆地环境与健康科学联盟国际会议在交流中心成功举办。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城市与环境学院相关研究工作开始向环境与健康方向拓展,并由此开始积极参与该联盟的学术活动和相关组织工作。这次会议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陶澍院士介绍道:“其实,这个会议本来不是我们办,正因为先前国际会议品牌形象的树立才有了这次会议。我在美国开会时遇到了曾经参加过2006年那次会议的同行,他告知我他所在的协会正在北京筹办会议,却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请我帮忙。”

连续三年、三次会议都有那让人回味悠长、记忆犹新的小插曲。陶澍院士与交流中心的结下了不解之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