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5

对外交流中心圆满完成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323次学术会议承办工作

2016年10月10日至2016年10月14日,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承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第323次学术会议“行星状星云:恒星和星系演化的多波段探针”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对外交流中心助力本次学术会议,圆满完成了会务承办任务。

本次会议是以行星状星云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学术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来自全球天文学领域的一百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过去五年行星状星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与深入的讨论。会议科学委员会由IAU行星状星云工作组全体成员组成,北京大学天文系刘晓为教授、美国国立光学天文台Letizia Stanghellini博士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manda Karakas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1.jpg

大会主席刘晓为教授致辞

10月10日上午,大会在对外交流中心阳光隆重开幕。国内外从事行星状星云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以下七个议题作综述报告:(1)本星系群中行星状星云巡天面临的新挑战;(2)行星状星云作为研究尘埃和分子的通用实验室;(3)从渐近巨星支(AGB)到白矮星的各个恒星演化阶段;(4)双星演化和行星状星云的关联;(5)绕恒星运动的行星及它们对行星状星云形成的影响;(6)近邻星系中的行星状星云:化学演化和星系动力学的探针;(7)近邻星系以外的行星状星云:观测的挑战和对遥远行星状星云的阐释。部分青年研究人员也就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口头报告。各个议题的相关报告之后设有提问环节,现场观众与报告人积极互动,就相关议题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议还设有学术墙报展览,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家展示了行星状星云领域相关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2.jpg

开幕式

3.jpg

注册现场

为确保此次会议的圆满完成,交流中心历时近一年的时间精心筹备,从会议网站的搭建、注册系统的反复调试,到宣传设计、资料印制、住宿餐饮、交通接待等方面为主办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策划方案,对外交流中心秉持一贯的专业、高效、创新、奉献的精神,落实各项工作细节。会前两月签证政策有所变动,新版签证申请信发布导致各国大使馆签证政策不明朗,而此次会议参会代表九成以上都来自国外,为保证会议正常举行,交流中心同国际合作部共同努力,根据外交部最新签证系统要求,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前给所有国外代表发出四轮签证办理提醒及并作细致说明,最终确保了参会代表顺利来华参会。此次会务组织工作的圆满完成,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大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Silvia Torres Peimbert在会后特意写信赞扬此次会议的所有组织筹备工作流畅完美。

4.jpg

大会合影



背景链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是全世界各国天文学术团体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学术组织,其宗旨是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协作,促进天文学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19年7月在布鲁塞尔成立。中国天文学会于1935年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学术会议(IAU symposium)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创办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的专业学术会议。1967年在捷克斯洛伐克成功举办首次以行星状星云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34次学术会议,此后每隔数年即举办一次以此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学术会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