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5
对外交流中心圆满完成“国际汉学研究回顾与前瞻——我的汉学之路研讨会”承办工作
2014年9月1日至4日,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中心圆满完成“国际汉学研究回顾与前瞻——我的汉学之路研讨会”,会议承办工作。
本次研讨会是一场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获得国家汉办大力支持的中外汉学家的盛会。邀请了30余位曾经在北大留学以及从事访问研究的知名汉学家重返校园,共同就国际汉学研究做了一次回顾与前瞻。对外交流中心承担了与会嘉宾接待、会议前期准备、会议现场服务以及会后游览安排等一系列工作,在本次盛会的举办过程中成功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
会议现场
2日上午,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隆重开幕,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副校长李岩松,北京大学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袁行霈,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等出席,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宣传部、社科部以及文、史、哲、考古文博、对外汉语教育等院系负责人也到会,代表北京大学、国家汉办共同欢迎远道而来的国际汉学家朋友。“北京大学海外汉学家校友取得的成就是北京大学和国际汉学界的最特别的骄傲”,朱善璐书记的致辞充分肯定了海外汉学家的成果,并称这次会议是一场学术界、文化界的友好交流,北京大学长期关注汉学研究的发展,重视新一代汉学家的培养,朱书记借此机会向所有与会嘉宾发出2018年双甲子校庆的邀请函,共襄盛举。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在开幕式上发言
作为中国汉学界的泰斗,袁行霈主任表示,“国外汉学需要中国本土的滋养,中国汉学也需要开拓国际视野,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许琳女士代表国家汉办感谢汉学家和北京大学对孔子学院的贡献,并表示,汉办完全尊重学术自由,愿意为全球汉学者提供长期服务。
接下来的两天里,与会汉学家们济济一堂,共同回忆曾经在北大的读书和研究生活,介绍所在国家的汉学研究情况,并就国际汉学的未来动向和发展远景进行深入研讨和展望。白乐桑教授、罗梅君教授、田浩教授以及稻田耕一郎教授等多位资深汉学家提供了很多留学北大时的珍贵照片,展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中国的概念可以多种多样,对我来说就是我的老师的中国”,“只有中国学的研究让我十分幸福”,这些发言无不体现了汉学家们对中国、对北大的热爱。“国际汉学史是由每个汉学研究者的历史组成的,”袁行霈教授如是说,会议的这种氛围与成功缘于大家对汉学的热爱,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出席会议的各国学者
此外,对外交流中心还为与会汉学家精心设计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游览活动,亲身感受中华古老文明的魅力。
对外交流中心在此次会议的举办过程中,坚持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的根本宗旨,坚持国际会议承办工作中“我搭台,您唱戏”的奉献意识,从会前联络,会议注册、会场服务、住宿预订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的坚持和用心得到了所有与会者的肯定。北京大学国际汉学研修基地程郁缀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圆满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感谢对外交流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与支持。
参会嘉宾、学者合影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承载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教育的血统,继承并发扬中华学术血统是北大人永远不离不弃的责任,符合历史要求和现实需求。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加深了国际汉学家与母校的联系和情谊,也有利于汉学家们亲身感知中国,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提高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