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7

对外交流中心圆满完成“第六届国际等离子体纳米科学研讨会”承办任务

2015年8月25日至27日,第六届国际等离子体纳米科学研讨会(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sma Nanosciences)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汇聚一堂,就等离子体纳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等话题发表了精彩的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8月2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A204会议室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李星国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李星国教授首先祝贺会议隆重开幕,对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欢迎,并结合会议主题指明了这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最后他祝愿各位与会者都能尽情享受这次研讨会的乐趣并体验北京的城市文化底蕴。随后,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Kostya Ostrikov教授为这次的会议的开幕致辞,探讨了在等离子体纳米领域的前进方向和潜在挑战,并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宣布会议正式开幕。

本次研讨会的与会者在低温等离子体的基本知识、离子束激光技术、纳米级合成和纳米级器件制造的相关方法等方面都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交流与探讨。其中,荷兰基础能源研究所的M.C.M. van de Sanden教授对自己实验室所研究的“介质阻挡放电”进行了方法阐述、成果展示,上海东华大学的张菁教授对 “多孔硅纳米粒子电影由大气压力反应等离子体沉积”进行了生动的演示和细致的说明。其他学者也对自己团队在等离子体纳米科学方面的科研方向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激情洋溢的报告。报告中,各位老师和同学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思想的交锋和灵感的碰撞为在场的所有人带来了一场学术的盛宴。

1.jpg

大会报告

此次是国际等离子体纳米科学系列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前五次分别在美国、斯洛文尼亚、新加坡、美国、西班牙举办。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中心承担了本次研讨会的会务策划、筹备与组织工作。沿袭这一系列会议的传统,本次研讨会由北大段与京郊段两部分组成,以便参会者有更多的机会感知北京独特的魅力。在北京大学段的会期结束之后,国内外与会者随即前往北京云湖度假村开展京郊段的议程。这种独特的会议风格也为会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对此,对外交流中心依托多年会议承办与组织的经验,中心领导及项目主管多次对就餐地点和行车路线进行实地考察,全面细致地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潜在问题,为主办方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策划与应急预案,确保了研讨会的顺利开展。

2.1.jpg 

现场注册

2.2.jpg

会间讨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