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2

对外交流中心助力第三届“中华文化论坛”的会务承办工作

2017年12月2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化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三届中华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动文化创新,构筑中国精神”,邀请了两岸三地近200名专家学者共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三届中华文化论坛是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第一场大型涉台学术和文化论坛,作为国家级论坛受到海峡两岸和华人社会高度重视,被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

20日上午,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隆重开幕。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刘结一,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主持。

论坛开幕式

许嘉璐首先致辞,他表示,两岸人民尤其是青年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渐扩大和加深,这是朝着两岸和平、共同繁荣、祖国统一、中华复兴宏伟目标前进的景象。他希望让更多人切实全面领会中国共产党发出的“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刘结一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根脉,孕育着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汪毅夫在致辞中说,两岸同胞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共同担当起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安钰峰在致辞中说道,中华文化论坛作为两岸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的平台对于两岸关系发展以及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坛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分别就“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和“文明的多样性与人类共同的未来”作了主旨演讲。会议期间,各代表围绕四个分议题积极交流,思想交锋,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引导新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以更有力的方式展现中国精神,增强中国力量。四个分议题分别是“中华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两岸携手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两岸艺术家专题交流”、“两岸金融合作与文化产业融合”。在这些研讨中,两岸和港澳学者共享方案,为推动两岸四地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探索方法。

两岸艺术家专题交流分论坛——中国左笔镜体书法家孙浩茗先生现场创作

21日上午,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落下帷幕。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主持了闭幕式,他表示本届论坛一方面保持了历届论坛对主题进行学术性讨论的风格,另一方面保持了两岸艺术家专题交流这一特色的议题设置。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杰致辞并谈到,会议期间大家热烈讨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一定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继往开来,助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从2015年开始,北京大学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华文化论坛。对外交流中心作为每届论坛的会务承办者,积累了丰富的办会经验。在筹备此次论坛的会务工作时,对外交流中心结合之前的办会经验和本次的论坛特点,调整工作模式,顺利完成了此次论坛的会务工作。

注册现场

相比前两届论坛的会务承办工作,此次论坛筹备时间短,任务重。在确定了论坛召开时间后,对外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与论坛组织方接洽,了解此次论坛在会务方面的需求。之后,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组织方提供的名单发放邀请函、安排参会人员食宿、设计大会手册内容并印刷成册、安排会场布置、制作参会者胸牌及宣传资料等一系列工作。

对于会议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工作人员沉着应对,积极解决问题,使论坛的举办达到最优效果。在论文收集过程中,出现了参会人员未能及时提交论文,无法将其印刷收录在论文集的情况。对此,中心工作人员将该论文单独打印,使论文在注册发放会议材料时送到了每位参会者的手上。此外,由于分论坛的专题性特点,参会人员名单确定晚、论坛召开时间临时出现变动等问题,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参会人员的食宿、安排论坛会场,使得分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秉持一贯的专业精神,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繁杂的会务筹备工作,使整个活动在井然有序的状态下成功结束。


背景链接:

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盛邀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共议中华文化复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华文化(复兴)论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界、思想界等两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第一届中华文化(复兴)论坛的主题是“中华文化复兴与民族振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 “中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复兴与两岸关系”等议题展开分组研讨。

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华文化论坛,盛邀两岸四地文化领域的300余位专家学者、艺术人士参加大会,共同研议“中华文化的守本与创新”主题。大会开展以“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文化创新的路径”、“中华文化与两岸交流”、“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探讨”等议题的分组研讨。





返回